推广 热搜: 家庭教育  幼教  家庭  教育  初中  知识  教育资讯  高中  学习  小学 

家教七大心理规律

   日期:2025-02-11     来源:www.anqinghui.com    浏览:571    
文章简介:心理规律1、罗森塔尔效应  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如此一个试验:  他把菜鸟鼠随机分成两组:A组和B组,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,这组老鼠很聪明;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这一组的老鼠智商一般。几个月后,两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测试,A组...
心理规律1、罗森塔尔效应

 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如此一个试验:

  他把菜鸟鼠随机分成两组:A组和B组,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,这组老鼠很聪明;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这一组的老鼠智商一般。几个月后,两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测试,A组居然真的比B组聪明,它们可以先走出迷宫找到食物。这一实验在人身上也有效。

  这正是“暗示”这一办法的神奇魔力。

  每一个人在日常都会同意各种心理暗示,这类暗示有些是积极的,有些是消极的。母亲是孩子最爱、最信赖和最依靠的人,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。长期消极不好的的心理暗示,会使孩子的情绪遭到影响,紧急的甚至会干扰其心理健康。相反,假如母亲对孩子寄予厚望、积极一定,孩子就会愈加自尊、自爱、自信、自强,那样,你的期望有多高,孩子将来的成就就会有多大!

  

  心理规律2、超限效应

 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·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。刚开始,他感觉演讲非常叫人感动,筹备捐款。过了10分钟,还没有讲完,他有的不耐烦,决定只捐一些零钱。又过了10分钟,牧师还没有讲完,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。等到牧师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,马克·吐温因为气愤,不只未捐钱,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。

  这种刺激过多、过强和用途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,被称之为“超限效应”。

 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。当孩子犯了错误时,爸爸妈妈一次、两次,甚至四次、五次重复对一件事批评,会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。被“逼急”了,就会出现“我偏要如此”的对抗心理和行为。

  可见,对孩子的批评不可以超越限度,“犯一次错,只批评一次”。如此,孩子的厌烦心理、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。

  

  心理规律3、德西效应

  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述了如此一个寓言: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。几天过去,老人很难忍受。于是,他出来给了每一个孩子10美分,对他们说:“你们让这儿变得非常热闹,我感觉自己年轻了不少,这点钱表示谢意。”孩子们非常高兴,第二天仍然来了,一如既往地嬉闹。老人再出来,给了每一个孩子5美分。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。第三天,老人只给了每一个孩子2美分,孩子们勃然大怒,“一天才2美分,是否知道大家多辛苦!”他们向老人发誓,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!

  其实,老人的办法非常简单,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“为自己快乐而玩”变成了外部动机“为得到美分而玩”,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原因,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。

  德西效应在日常时有显现。譬如,爸爸妈妈常由于孩子的成绩进行物质奖励,但没想到,这种不当的奖励机制,将孩子的学习兴趣一点点消减了。

  

  心理规律4、南风效应

  “南风”效应也称“温暖”效应,来自于法国作家拉·封丹写的一则寓言:

  北风和南风比威力,看哪个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。北风先来使劲地吹,结果行人反而把大衣裹得更紧。南风则徐徐吹动,顿时行人感觉春暖上身,开始脱掉大衣,南风胜利。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,就是由于它适应了人的内在需要。这种因启发自我检讨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,就是“南风效应”。

  

  心理规律5、霍桑效应

  美国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,娱乐设施、医疗规范和养老金规范都非常健全,但工大家仍然非常不满,生产情况非常不理想。后来,心理学专家专门进行了一项试验,用两年时间,找工人个别谈话两万余人次,在谈话过程中,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建议和不满。这一谈话试验收到了意料之外的结果:霍桑工厂的产值大幅度提升。

  孩子在学习、成长的过程中难免有困惑或者不满,但又不可以充分地表达出来。妈妈要尽可能挤出时间与孩子谈心,并且在谈的过程中,要耐心地引导孩子尽情地说,说源于己生活、学习中的困惑,说源于己对父母、学校、老师、同学等的不满。孩子在“说”过之后,会有一种发泄式的满足,他们会感到轻松、舒畅。这样,他们在学习中就会愈加努力,日常就会愈加自信!

  

  心理规律6、增减效应

  人际交往中的“增减效应”是指:其他人都期望他们对我们的喜欢能“不断增加”而不是“不断降低”。譬如,很多销售人员就是抓住了大家的这种心理,在称货给客户时一直先抓一小堆放在称盘里再一点点地添入,而不是先抓一大堆放在称盘里再一点点地拿出。

  大家在评价孩子的时候一直将他的缺点和优点都要诉说一番,并常常使用“先褒后贬”的办法。其实,这是一种非常不理想的评价办法。在评价孩子的时候,大家可以运用“增减效应”,譬如先说孩子一些无伤尊严的小问题,然后再恰到好处地给予赞扬……

  

  心理规律7、登门槛效应

  日常常有如此一种现象:在你请求其他人帮助时,假如刚开始就提出较高的需要,比较容易遭到拒绝;而假如你先提出较小需要,其他人赞同后再增加需要的分量,则更容易达到目的,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“登门槛效应”。

  在家庭教育中,大家也可以运用“登门槛效应”。比如,先对孩子提出较低的需要,待他们根据需要做了,予以一定、表彰乃至奖励,然后渐渐提升需要,从而使孩子乐于无休止地积极奋发向上。

  

  犹如盖楼,假如地基不扎实,那样就会破坏大楼的稳定性。地基不扎实是什么原因有两个:一个是地基用料,另外一个是地基的建设技术。同样,培养出色孩子的地基也有两个:一个是孩子自己的条件,另外一个是办法。虽然并非每个孩子自己的条件都是出色的,但可以假设每个孩子都是出色的,那样不足的地方就要用办法来弥补。

 
打赏
 
更多>热门阅读

推荐图文
今日推荐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